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为何要推动“一带一路学”?实践对接学理已迫在眉睫!

人大重阳 2019-12-1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人大重阳网讯:10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承办的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学”主题研讨会暨《“一带一路学”:现实迫切与理论必要》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发布会由人大重阳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王文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教授致开幕辞,他首先对“一带一路学”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随后着重阐述了对“一带一路学”学科建设所需要厘清的核心含义、理论逻辑以及思想体系,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理解“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也是为了让世界版图更加美丽、公平,更具发展潜力和乐观预期。吴校长坦言,中国的外部环境并非是和平的,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中国要崛起,就如同企业要遵从市场规律,必须是国际化的、开放的。他还强调,学者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要用理性的思考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崛起对全球是个非常好的一种力量”的观念,同时学者也要有广阔的视野,从历史纵深的角度把中国的善意传播给世界。最后,他总结说,“一带一路学”要有学习他国先进经验的心态,取他人之长,并做好翻越大山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致辞

随后,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丝路学院“一带一路学”联合课题组共同完成的《“一带一路学”:现实迫切与理论必要》正式公开发布。该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王文,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马丽蓉共同执笔完成,并由马丽蓉现场发布。人大重阳副院长周洛华主持发布环节。

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马丽蓉发布报告

本报告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与中国新疆周边国家伙伴关系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8BGJ020)、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项目“伊斯兰合作组织内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GQYH01)、上海市高校智库内涵建设项目“‘一带一路’交汇区宗教极端主义风险因素以及防范”(项目编号:2019SL01)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部分前期成果包括:2018年5月2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成立揭牌仪式上发布的由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一带一路学”课题组(执笔人:王文、马丽蓉)完成的《构建一带一路学 全球丝路学派的理论溯源与时代呼唤》研究报告,以及在《新丝路学刊》2019年第1期发表的由马丽蓉、王文撰写的《构建一带一路学:中国丝路学振兴的切实之举》。

《“一带一路学”:现实迫切与理论必要》报告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回溯了社会科学的历史和发展,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学者关于“一带一路”学科化的观点进程。报告指出如果中国不为此专门设立“一带一路学”,先机或会被其他国家抢占。基于实践经验而设立“一带一路学”,旨在重新总结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历史经验、重新阐释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发展现状、重新评估中国影响世界的未来前景。“一带一路学”是一项重大的学科、理论工程,将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的推进。

报告第二部分分析了2013年至今有关“一带一路”的研究状况、国外反映以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学”的现实迫切,具体表现是,第一,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认知中,中国与世界由主客体不对等关系正在衍化为两个平等互动的行为主体,这是破解西方话语体系垄断的前提。第二,“一带一路”这一“中国方案”引发国际知识市场供需新变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成为中国学者增强学术自信的内驱力。第三,在破立并举原则指导下全方位构建“一带一路学”,用“中国思想”阐释“中国方案”以捍卫“一带一路”话语权的紧迫性在增加。构建“一带一路学”,不是抛弃之前有关丝绸之路的研究(如丝路学)而另起炉灶之举,是在破立并举原则指导下振兴中国学科研究之举。“一带一路学”仍聚焦“中国与世界关系”这一核心议题,但立足必须重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当下现实,在破解由“欧洲中心主义”与美国“地缘政治博弈”等组成的西方话语体系垄断的实践中建设包容性话语体系,在兼顾基础研究与实地调研中推进“一带一路学”的建设。

《“一带一路学”:现实迫切与理论必要》报告


报告第三部分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学”的理论必要,并提炼出“一带一路学”的基本概要,包括核心概念、研究对象、重点内容、研究方法。指出构建“一带一路学”需要做到,第一,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第二,进一步加强深度案例研究。第三,进一步加强结伴走丝路做学问意识。“‘一带一路’是一门调研出真知的学问,是脚底板下走出来的学问,不是理论到理论、书本到书本的学问。”只有走出去,才能深入当地,帮助沿线国家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当地的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学术共同体”也是全方位构建“一带一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学”的建立势必会更有利于各国政策的沟通、设施的联通、贸易的畅通、资金的融通以及民心的相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知识源泉。

在专家研讨环节,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国家开发银行前党委委员、中非发展基金董事长赵建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副院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胜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副院长兼国际学院副院长吕捷,人大重阳院长助理贾晋京等多位专家就“一带一路学”理论构建的难点和远景进行了深入讨论。研讨由人大重阳院长助理、丝路学院院长助理杨清清主持。

专家研讨环节

多位专家一致高度认可“一带一路学”理论构建的现实迫切和理论必要,也充分表达了共同助力“一带一路学”的理论探索、合作研究的强烈意愿。专家们还分享了在“一带一路学”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痛点,以及要规避的风险,并就如何更好地用破立并举的方式来系统性、学科性、实践性地丰富“一带一路学”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推荐阅读

【深度】马丽蓉:东南亚“伊斯兰因素”冲击“一带一路”软环境,中国如何应对?
【关注】学术期刊界首次刊发“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专题报告

【独家·争辩】米尔斯海默VS吴晓求:中国能和平崛起吗?(附视频)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